基本信息
姓名:高懿德(物道主义哲学家,物种文明理论家)

学位:博士学位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职称:教授

单位:孔子文化研究院

个人简介

高懿德——
       当代著名哲学家,“物道主义哲学”、“物种文明(哲学革命)理论”、“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万物命运共同体理论”等四大系列理论体系的创始、创建者,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哲学家学会、网站、论坛、杂志CEO。
       1962年生人,男,汉族。鲁东大学教育学学士,南开大学哲学硕士、博士,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哲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哲学、元哲学、社会哲学、文明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迄今为止,已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8余部。最主要的著作有:《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十部);《未来社会哲学构想》。
       曾参与完成其他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项,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三项,参与完成其他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七项,主持、参与完成地市级社科规划项目多项。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参与另一国家社会规划项目一项。
       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教育厅社科成果奖多项,国家高校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其他奖若干。
       所创立的物道主义哲学被誉为:
         “哲学领域的爱因斯坦革命”;
         “亘古未有的哲学思想体系”;
         “提前到来的廿二世纪哲学”;
         “科学唯物主义的崭新形态”;
         “终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哲学”;
         “开启未来文明的哲学思想”。
      所创立的物种文明理论被誉为:
         “颠覆传统,开启未来的文明理论”。
       所创立的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被誉为: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真正实(本)质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被学界誉为:
         “当代中国最有才华的哲学家”;
         “一颗冉冉升起的哲学巨星”;
         “未来哲学界的大师与泰斗”。

博客
当前位置 : 中文主页 >> 博客

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的革命性转向
点击量:

这是一篇阐释人类文化革命性转折的一篇文章。


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的革命性转向

高懿德

摘要:人类以往的哲学、科学、艺术、文明及生活道路总体上和根本上是“人道主义”的,其基本世界观、思想范式和生活形式都是根本错误的。“物道主义”的哲学、科学、艺术、文明及生活道路是对它们的颠覆性革命。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必然体现为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的革命性转向。

关键词:人道主义;物道主义;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革命性转向

既往人类的哲学、科学、艺术、文明及生活道路是以“人道主义”(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观念和原则)的,其基本世界观、思想范式和生活形式都是根本错误的,“物道主义”则是对它们的颠覆性革命。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必然体现为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的革命性转向。这种革命性转向,在理论上起始于对人种文明的颠覆性批判及在此基础上的物种文明理论的建构,体现为物种文明理论的确立及其对人种文明的颠覆性革命(2003年至2009年《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1]的出版),完成于物道主义哲学的创建(从2010年《物道主义哲学发轫》[2]发表到2016年《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3]出版)。在实践上,这种转向还未曾开始,至于开始与完成于何时,则难以预知。

一、“人道主义”及其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

人类自进入所谓的文明社会后,便逐渐走上了以人类这一物种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生存-生活道路,其基本的世界观或思想核心是“人类中心主义”,其具体的生活实践形式是“人种文明”,其本质就是“人道主义”。

所谓“人道主义”,简言之就是人的生存方式至上主义。其中的“人道”,即指人的生存或生活方式,其中的“主义”,表明它(人道)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原则。

作为人类的生活道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第一,它只是为了人类生存目的的实现而毫不顾及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利益;第二,它绝对地以人种的需要和尺度去裁剪、宰制和改变自然物种的存在尺度和形态。

这种“人道主义”,实际上就是传统人类文明社会中的基本原则和生活道路。

这一道路的观念原则和形态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科学观、艺术观与文明观,其核心和基石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观。它孕育和诞生于古代的哲学与宗教观念中,成熟于近代的主体性哲学与科学观念中,泛滥于现、当代的各种哲学、科学与文化观念中。

迄今为止的一切文化,从总体上看,就是关于人类自身如何生存或生活的文化,即人类中心主义的人道主义文化。哲学是关于如何实现人类自身生存(生活自由)的一般方法论,即人道主义哲学。科学是实现人类如何有效地改造自然来获得生存与生活保障的具体方法论,即人道科学。艺术是以自然为绿叶来肯定、烘托和赞美人类自身存在价值与方式的方式,即人道艺术。文明被看作是合理化的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即人道文明。

这一道路的实践原则和形态就是由其观念原则和形态所引领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其实质就是“人道文明”,体现为以人为中心不平等、不科学、不道德地与自然界交往的人类生活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农业文明,还是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都是这样的生活实践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也是这种人道主义的一种形态,因为它本身即是要求否定和摆脱神道而按人道生活的以人为本从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生存-生活形式。

显然,这种“人道主义”,非指某一特殊学术思潮或形态的人道主义(譬如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而是指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观念和原则的绝对地以人类为中心看待和对待万物自然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形式,以传统西方社会的哲学文化和生活实践形式为主要体现形态。

二、“人道主义”是根本错误的哲学、科学、艺术和文明

作为人类的生活道路,人道主义的观念原则和形态是根本错误的。

其一,迄今为止的哲学,作为关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一般方法论,是极端片面、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物道主义哲学已经阐明,人类这一物种从来不是宇宙万物的目的中心、价值中心、地位中心、尺度中心、权利(力)中心,人类与万物都是平等的存在者,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是根本错误的世界观。

其二,迄今为止的科学,包括人文、自然、社会科学在内,都以变造自然事物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形式,而否定和破坏自然事物的自身存在,这完全违背了人类与世界万物相形而生、互惠而成、一体共存、平等存在的客观法则,而以破坏自然物种存在尺度的方式来片面地支持人种存在的尺度,则是其非科学性的根本表现。

其三,迄今为止的艺术,是以人类为红花以自然为绿叶完全否定自然客观之美的片面、错误的艺术。人类与自然万物各有其自身之美,彼此相映,但无主从,更非以人类为美之根据。

其四,迄今为止的文明,是人类不平等、不道德、非科学地对待自然物种的人种文明生活形式。人类与万物是平等的存在者,但迄今为止的文明却是人类不平等地宰制和破坏物种存在价值和尺度的不道德、非科学从而是非文明的生活形式。

三、“人道主义”的生活道路是根本走不通的绝路或死路

“人道主义”的生活实践形式就是“人种文明”,它是人类不平等、不道德、非科学地宰制、摧残、破坏和毁灭自然的生活形式,因为后者正是前者的必然后果。

人类中心主义的人道主义生活形式,有着向自然无限扩张而宰制、摧残和破坏自然的本性,因而,必然对自然界造成无度的难以逆转的伤害,必然造成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因此它是造成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罪魁祸首即元凶,从而,它是一条根本走不通的绝路或死路。

无论从逻辑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人的进步对其他物种就是危险的,……人类文明对其他物种就是一种灾难,……社会的进步过程就是对自然的破坏”[4]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确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真正元凶。客观上,如果没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活实践方式,自然不会产生这类问题(这一点恐怕人类中心主义者也承认),而坚持这种生活实践方式就会必然带来这类问题。因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如果坚持人类利益和尺度高于一切,即使人类不那么贪得无厌,也势必会导致对自然尺度的破坏而带来生态环境的失衡。

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者声称,人类中心主义并非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恰恰相反,这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贯彻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原则或精神所致。例如汪信砚认为:“任何形态的人类中心主义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是无涉的。把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本不是根源的东西当成了根源,就会掩盖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真实根源,而这对于探寻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5]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一面唯一可能的旗帜”[6]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此类观念,没有看到所有的人类中心主义形态都具有的人类必然向自然无限扩张而宰制、摧残和破坏自然的本性,从而没有看到它们造成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必然性。


四、“物道主义”理念及其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之形态

世界本来是物道主义地存在着的世界,人类也是物道主义地存在着的人类。全面地揭示了人类与世界万物的物道主义存在逻辑的哲学,就是“物道主义哲学”。

人类与世界万物的物道主义存在逻辑内容恢弘,如下内容是其基本点:人类与世界万物是宇宙中平等的存在主体和成员,彼此是相互构成和一体存在的关系,都有着自己平等的存在目的、价值、地位、尊严、尺度和权利(力),平等地存在和交往是客观的自然法则。这些思想构成物道主义哲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即“物种平等主义”世界观。

奠基于物道主义存在逻辑的科学,理应是正确地反映和支持万物平等存在尺度的既为人类服务又为万物服务的全面科学或真正科学的科技,即“物种科学”或“物道科学”。

奠基于物道主义存在逻辑的艺术,是全面反映和表达人类与万物存在之美的全面而真正的艺术,而非完全以人类形态为根据的片面而非科学的艺术,即“物种艺术”或“物道艺术”。

奠基于物道主义存在逻辑的文明,就是人类以物道主义逻辑为根据与自然万物进行平等、道德、科学地交往的生活实践形式。这种物道主义的人类生活实践形式就是“物种文明”,也即“物道文明”。

五、“物道主义”生活方式是唯一正确合理的人类生活道路

世界是按物道主义原则与逻辑构造、运行的世界,从而,物道主义的原则与逻辑是人类和一切事物必须和应当遵循的。

物道主义是人类与万物及整个自然界一体共存的康庄大道,是人类唯一正确、合理的生存-生活之道。

物道主义的生活道路,就是不以某一物种为中心而按照人、物共有的物道交往万物的人类生活实践形式。

作为人类的生活道路,“物道主义”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第一,它不只是为了人类生存目的的实现而毫不顾及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利益,而是同时实现人类与自然万物的一体存在;第二,它不是绝对地以人种的需要和尺度去裁剪、宰制和改变自然物种的存在尺度和形态,而是平等地尊重和遵循人与万物的所有尺度。

这一道路的观念原则和形态,是物种平等存在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科技观和文明观。阐释它们的是全新的物道主义哲学体系(参见高懿德:《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和物种文明理论系统(参见高懿德:《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这一道路的实践原则和形态,是人类与万物进行平等、道德、科学地交往的生活实践形式。这种生活实践形式,就是全新的物种文明生活形式。

六、“物道主义”生活形式是人与万物长久共存的生活道路

人类与万物的互生共存,是物道主义的基本原则。人类与万物平等交往,是物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和物种文明的基本原则。人类做到了与万物的平等交往,自然便会实现与万物的互生共存。

人类与万物的互生共存,其结果必然是彼此的和谐与“幸福”地长久共存。

所以,物道主义的生活形式,即物种文明,是人类与万物和谐相生与长久共存的生活道路。

七、从“人道主义”转向“物道主义”是人类生活必由之路

人道主义哲学是人道主义的生活形式——即物种文明——的世界观根基。人种文明必然体现为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奴役、宰制、摧残和破坏,从而必然又会遭到自然界的毁灭性报复。所以,建立于人道主义基础上的人种文明,必然造成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从而,它们是人类与万物的绝路和死途。

只有物道主义世界观才是正确合理的世界观,才能引导人类走出根本错误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只有物道主义的物种文明生活形式才是科学合理的生活形式,才能引导人类走出根本错误的人道主义的人种文明生活形式。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走出上述危机,摆脱人类与万物的绝路和死途,就必须从根本上走出人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及相应的人种文明生活形式,而走向物道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及相应的物种文明生活形式。

这是必由之路。此外别无选择!

八、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转向的全面性与革命性

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的转向,体现在人类思想与实践的所有领域,集中体现为下面四个层面的人类思想与实践范式的革命性转向:

首先,它是人类的哲学世界观及思想范式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的转向。

人类既往的哲学世界观与思想范式是人类中心主义。物种平等主义则是物道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思想范式的基本成分。因此,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的转向,首先就是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物种平等主义的转向。这种转向也是实现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转向的哲学前提。

其次,它是人类的科学思想与实践范式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的转向。

人类既往的科学,是作为人道形式的以破坏物道来实现人道的极端片面的人道主义的人道科学。它是人道主义的科学实现形式,也是人道主义生活道路与形式的有力杠杆。但真正的科学,却是既实现人道又实现物道的平等性科学,即物道主义的物道科学(或物种科学)。它是实现物种平等主义的重要杠杆和形式。所以,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向,是实现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的重要环节。

再次,它是人类的艺术思想与实践范式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的转向。

人类既往的艺术,是奠基于人道主义生存逻辑的人道艺术。奠基于物道主义存在逻辑的艺术则是物道艺术。所以,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向,也是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转向的体现。

目次,它是人类的文明思想与实践范式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的转向。

人道主义集中体现为人种文明的文明思想与实践范式。物道主义集中体现为物种文明的文明思想与实践范式。所以,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向,是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转向的集中体现。

这些转向都是革命性的。它是世界观上物种平等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革命,科学思想与实践上物道科学对人道科学的革命,艺术思想与实践上物道艺术对人道艺术的革命,文明思想与实践上物道文明对人道文明的革命。

毫无疑问,这种革命,集中体现为物道主义对人道主义的革命。

参考文献:

[1]高懿德:《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高懿德:《物道主义哲学发轫》,《鲁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3]高懿德:《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年版。

[4]《人类文明对其他物种就是一种灾难——电影〈白色星球〉评论》,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08-5-12/114820.html.

[5][6]汪信砚:“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12期,第1515页。

高懿德(1962——),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元哲学、哲学原理、文化文明哲学。


附件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的革命性转向(高懿德).docx  下载:[]

上一条: 狗品远胜人品论(高懿德)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是第 位访客

2016年12月12日版

最后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