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博士学位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职称:教授
单位:孔子文化研究院
高懿德——
当代著名哲学家,“物道主义哲学”、“物种文明(哲学革命)理论”、“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万物命运共同体理论”等四大系列理论体系的创始、创建者,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哲学家学会、网站、论坛、杂志CEO。
1962年生人,男,汉族。鲁东大学教育学学士,南开大学哲学硕士、博士,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哲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哲学、元哲学、社会哲学、文明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迄今为止,已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8余部。最主要的著作有:《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十部);《未来社会哲学构想》。
曾参与完成其他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项,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三项,参与完成其他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七项,主持、参与完成地市级社科规划项目多项。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参与另一国家社会规划项目一项。
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教育厅社科成果奖多项,国家高校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其他奖若干。
所创立的物道主义哲学被誉为:
“哲学领域的爱因斯坦革命”;
“亘古未有的哲学思想体系”;
“提前到来的廿二世纪哲学”;
“科学唯物主义的崭新形态”;
“终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哲学”;
“开启未来文明的哲学思想”。
所创立的物种文明理论被誉为:
“颠覆传统,开启未来的文明理论”。
所创立的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被誉为: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真正实(本)质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被学界誉为:
“当代中国最有才华的哲学家”;
“一颗冉冉升起的哲学巨星”;
“未来哲学界的大师与泰斗”。
编者按:《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是曲阜师范大学高懿德教授所创立的全新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一哲学体系具有全新的思想特质。下面是该著对自身思想特质的简略介绍。
本著名为《物道主义形而上学》,是一部理论(理性)地把握世界(万物)统一存在逻辑的体系化哲学世界观,可以说这一书名,就是这一哲学理论的名称,它既准确、全面地指明了这一哲学世界观体系的反映对象、基本内容及其最基本的思想原则、思想范式和学理逻辑,同时也标示了其与既往所有哲学形态在这些方面的根本区别,同时,它还标示着这一哲学体系是对既往哲学形态的颠覆性变革和革命。这种哲学革命,亦如同物理学领域相对论对经典物理学的爱因斯坦革命[1]一样,是在哲学领域展开的物道主义对一切既往哲学传统的爱因斯坦式的革命。可以相信,这种哲学革命也必将引发人类的整个文化和生活领域的相应性质的革命。
既往哲学的第一大根本缺陷是总体上没有明确地把握到哲学的真正对象和内容。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第一次明确地阐明了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世界的统一性”——其具体内容是世界万物及世界本身构成与存在的统一性逻辑,并自觉地以其为对象而把握之,形成了把握这一对象的哲学世界观理论体系。这就在对象和内容上与以往哲学有了根本性区别,体现着其对以往哲学对象和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既往哲学的第二大根本缺陷是基本思想原则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既往哲学总体上是以人为中心来理解和看待人和世界关系的主客体思想体系,都是只服务于人类生存和生活追求人类幸福而把自然万物只是看作手段的学问,因而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种人道主义哲学。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原则,把握到了世界万物平等存在一体构成自身与世界的“物道主义”逻辑,并使其成为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原则。故既往哲学的基本思想原则是人本人道主义的,新哲学的基本原则是物本物道主义的。书名中的“物道主义”一词便在基本思想原则方面直接指明了这种颠覆性的革命性改变和区别,直接指明了这种哲学思想的基本理念和原则,集中地体现着这种哲学思想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
既往哲学的第三大根本缺陷是基本思想范式上的道本物末主义。
既往哲学总体上是以“道”为中心和主体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范式,物被道所“奴役”,成为理解和说明道的附属品。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基本思想范式,认为物是道的本体,道为物的所用,详细论证和确立了物体道用、物本道末、物为中心的物本主义逻辑思想范式。书名中的“物道主义”一词,明确了物为道本、道为物用、物以道构成自身和世界的物道主义逻辑就是这种哲学的基本思想范式,从而颠覆了以往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范式,并使这种思想范式成为这种哲学的鲜明特征。
既往哲学的第四大根本缺陷是学理逻辑架构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立和分离。
既往哲学在学理上呈现为形而上的本体论与形而下的现象论的相互分离、对立与排斥。古、近代哲学的主体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现、当代哲学的主体是形而下的实证哲学。形而上鄙夷形而下,形而下拒斥形而上。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认为彼此皆为片面和极端,论证了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形而上下学”才能真正把握世界万物万象的统一性存在逻辑。书名中的“形而上下学”一词,既点明了新哲学独有的学理逻辑架构之特点,又标示着其对以往哲学学理逻辑架构的彻底颠覆与革命,及其同以往哲学学理逻辑架构的根本区别。
总之,新哲学在以上四大方面从根本上对既往哲学的根本缺陷或弊端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与克服,并由此确立了全新的且真正所是的哲学的对象、内容、原则、范式和学理逻辑结构,并由“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一名鲜明、集中、准确地标示出这种革命性变革及其所确立的上述内容。
众所周知,某一哲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原则决定它的最根本的特性,构成着其思想体系的最基本精神,从而,表达这一思想理念原则的概念名称,就成为该哲学体系的最恰当的标志性名称。对于“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这一体系来说,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理念原则就是“物道主义”,因而“物道主义”正是这一哲学体系的最恰当的标志性名称。另一方面,由于“形而上下学”是“物道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的思想存在形态,故“物道主义”理论体系的实际形态就是“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
[1] 物理学领域的爱因斯坦革命,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由爱因斯坦进行的相对论对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的根本性变革。这场革命先后延续了30多年,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因果性等的基本认识,带动了20世纪整个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革命,为人类文明开辟了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