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高懿德(物道主义哲学家,物种文明理论家)

学位:博士学位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职称:教授

单位:孔子文化研究院

个人简介

高懿德——
       当代著名哲学家,“物道主义哲学”、“物种文明(哲学革命)理论”、“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万物命运共同体理论”等四大系列理论体系的创始、创建者,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哲学家学会、网站、论坛、杂志CEO。
       1962年生人,男,汉族。鲁东大学教育学学士,南开大学哲学硕士、博士,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哲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哲学、元哲学、社会哲学、文明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迄今为止,已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8余部。最主要的著作有:《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十部);《未来社会哲学构想》。
       曾参与完成其他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项,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三项,参与完成其他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七项,主持、参与完成地市级社科规划项目多项。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参与另一国家社会规划项目一项。
       曾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山东省教育厅社科成果奖多项,国家高校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其他奖若干。
       所创立的物道主义哲学被誉为:
         “哲学领域的爱因斯坦革命”;
         “亘古未有的哲学思想体系”;
         “提前到来的廿二世纪哲学”;
         “科学唯物主义的崭新形态”;
         “终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哲学”;
         “开启未来文明的哲学思想”。
      所创立的物种文明理论被誉为:
         “颠覆传统,开启未来的文明理论”。
       所创立的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被誉为:
         “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真正实(本)质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被学界誉为:
         “当代中国最有才华的哲学家”;
         “一颗冉冉升起的哲学巨星”;
         “未来哲学界的大师与泰斗”。

传记
当前位置 : 中文主页 >> 传记

哲学与文明的“物道主义革命” ——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理论创立者高懿德博士访谈录
点击量:

哲学与文明的“物道主义革命” ——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理论创立者高懿德博士访谈录

点击量:

点击量:22

哲学与文明的“物道主义革命”

——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理论创立者高懿德博士访谈录

 

访谈人:李媛媛            

被访人:高懿德 博士

时间:2016年4月8日

地点:高懿德博士书房

记录:李媛媛

 

编者按:我校孔子文化研究院和国学院教授高懿德博士通过对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全面反思和批判,指出它们的根本弊端是见道见人不见物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从根本上不符合客观世界万物一体平等存在的逻辑。在这种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高懿德博士提出和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否定和颠覆传统哲学和文明的基本观念和思想范式的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理论,由此掀起了对传统哲学与文明的基本观念和思想范式的革命性变革。这种哲学与文明的“物道主义革命”,被山东哲学、文化界誉为哲学与文明领域的“爱因斯坦革命”,高博士本人也被山东学界称之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哲学巨星”、“当代中国最有才华的哲学家”,其物道主义哲学被誉为“前所未有和更未合理的全新哲学思想”,其物种文明理论被誉为“颠覆和终结过去,开创未来新文明形态的文化哲学思想”

本报特派记者对高懿德博士就其哲学与文明的理论创新及其对传统哲学与文明的“物道主义革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如下访谈——

问:高博士,我知道您研究的领域很多,哪是您主要的研究领域呢?

答: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于元哲学、哲学、社会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文明哲学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问题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哲学、元哲学、文明哲学的研究,提出和建构了一整套否定和颠覆传统人种哲学与文明的基本逻辑和范式的全新的物道主义哲学理论和物种文明理论,其中,160万字的物道主义哲学著作《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刚刚出版280万字的系统阐述物种文明理论的10部文明哲学著作《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已于2009-2011年间出版。

问:请问,您这种研究是基于怎样的社会历史和时代背景呢?

答:人类自进入所谓的文明社会以来,就走上了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与自然万物对立、冲突和对抗的人种生活形式和道路。这种生活形式或道路与其说是一种文明,不如说是一种野蛮,因为它是对自然万物甚至对人类自身都极其野蛮残暴的生活形式。如果一定要将其认作是一种文明,那它就只能是极端片面的人种文明。

这种生活形式必然造成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对抗和冲突。在人类生活能力还比较小,生活规模也比较小的古代社会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还相当有限,由此造成的二者的对抗和冲突还局限于较小的范围,二者之间还能够勉强维持在相对平衡的持续性关系中,没有造成严重的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危机、物种存续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

但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提供,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越来越深入和广阔,人类生活的规模也迅速膨胀扩大,由此造成了人类和自然界的广泛而深刻的剧烈对抗和冲突,在今天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方面,人类对自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和物种的加速毁灭,另一方面由此引起了自然界对人类的强烈报复而使得人类难以持续生存下去。

这种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伤害和相互毁灭的社会、自然状况,就是促使我从根本上批判和否定既往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及相应的人种文明生活形式,创立和创建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发起对既往哲学与文明的“物道主义革命”的社会历史和时代背景。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的思想起源过程好吗?

答:好的。

上述社会历史和时代背景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和对抗及其造成的当今人与自然的双重时代困境,是由既往人类中心主义哲学世界观和相应的人种文明生活形式所必然造成的,因而是无法在它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的,从逻辑上说,只有克服它们的根本弊端推翻它们基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范式,找到和实践与其反向而行的哲学世界观和文明生活形式,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事实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及其相应的人种文明生活形式之所以必然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对抗和冲突,而至今天的时代困境,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是非科学、非道德、非文明的世界观和生活形式,而真正科学、道德和文明的世界观和生活形式正是它们的反面,即人类与世界万物一体而平等地存在的世界观和相应的人类与万物平等、科学而道德地进行交往的文明生活形式,前者就是我所创立的物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后者就是我所创立的物种文明理论。

所以,从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理论的思想起源总过程看,就是从对造成人类与自然对立、对抗和冲突及当今时代困境的根本原因出发,首先找到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和相应人种文明生活形式这些根本原因,然后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性反思,找到了它们的根本思想缺陷和范式性弊端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再后是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彻底颠覆性的反拨而形成了与之相反和对立的物道主义世界观和物种文明生活形式,最后据此建构起了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两大相关思想体系。

问:请问,您的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在学科上是怎样的性质?彼此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答:物道主义哲学属于一般哲学世界观,在学科分类中属于哲学原理。物种文明理论是文化(文明)哲学理论,属于物道主义哲学的应用理论。

问:请简要介绍物道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好吗?

答:“物道主义”哲学之被称为“物道主义”,首先体现为它是一种物道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即一种关于世界统一性的物道主义逻辑构成的理性哲学思想体系,是一种抽象的理论理念形态;但它同时也是人类生存与生活所应当追求和遵循的最基本的客观法则、价值范式和伦理准则。

物道主义哲学全面分析了世界统一性的基本逻辑,以整部理论体系阐述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万物存在之道的统一性这一最高原理,其所有的概念、原理系统都是对这一最高原理的展开和论证,其所阐述的内容都是关于世界统一的各个环节的统一之道,其中所涉及的下述基本观念构成着物道主义的基本理念精神,它们不仅是世界统一性最基本的构成逻辑,同时也是人类生存与生活实践所应当追求和遵循的最基本的客观法则、价值范式和伦理准则。

第一,宇宙唯物。世界上的一切过程和现象,都是由物及其运动构成的,运动又是物本身的内容,故世界上的一切都可归结为物。一切从物的角度看待世界万象的态度和方法,就是唯物论精神。

第二,物尊道贵。物是道的本体,道由物派生。道是物的构成与存在方式,并且是物的内在构成成分。物尊而贵道,而非贵道以贱物;尊物以遵道,而非尊道而贱物。这就是贵物而贵道,尊物以遵道的精神。

第三,在思同一。即精神唯物论。思维同一于存在,存在决定观念、思想和精神。

第四,存在即价值。事物的存在就是价值的根基和根据。

事物的存在即事物本身,它既是事物自我的构成及存在于世的客观的过程,体现为事物所“是”的内容、形式和性质相统一的一种客观事实,但它同时就是事物存在所追求的最高目的,并由此而具有最高价值,表现为事物所“应是”的内容、形式和性质。

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作为事实之“是”,本身就是“应是”的目的和价值。

第五,物种平等。宇宙万物都有平等的存在价值、地位、尊严、权利和权力,在“存在”层面是完全平等的。物的“存在”之道是物存在的根本所在,故物道也是根本的。以此来理解和支持万物的存在,就是物种平等精神。

第六,仁爱万物。万物都是构成世界的平等成员,应该享有平等的道德权利,都应享有平等的道德尊重和关怀,从而不仅要爱人和关怀人,也要爱万物和关怀万物,并在最基本的存在层面上平等对待。

这种平等对待,当然不排除不伤害其它事物存在前提下的万物间亲近性的差等之爱,即越是近亲性的关系者可以有着普通意义上的爱和关怀的差别,但以不伤害其它物种的根本性存在为前提。即是说,这种仁爱万物,是平等之爱和差等之爱的统一。

我们知道,儒家讲的“仁民爱物”,就是对万物有差等的合理之爱。孟子有“亲亲—仁民—爱物”的等级观念。王阳明曾解释说:“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革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乃至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 这种差等性解释是有较大合理性的,王阳明对“仁民爱物”之差等的解释并没有触及根本依据。其实,差等的根据在于人类对不同物道的差异性理解。真正的原因在于:草木与禽兽之间,草木不能感觉到疼痛,而禽兽则能感觉到,故把草木去养禽兽可以忍得;禽兽与人不同类,人与人同类,彼此间的支持和关爱多于禽兽与人,故把禽兽养人又可以忍得;人与人之间利益、亲情关系有远近,故关爱有差等又忍得。另一方面,这种解释的缺陷,没有看到最基本的存在层面上的万物平等之爱,没有说明这种差等应当以不损害万物的尊严性存在和不同物种的根本性存在为前提。

从总体上看,儒家的“爱有差等”观念是有缺陷的。只有在物道主义这里建立在对物种存在平等之爱的前提下,儒家的“仁民爱物”之差等才具有充分合理性。

第七,万物一体。万物相克而相生,互为根据一体而在,不能分割和分离。以此来理解和坚持世界万物存在的一体性,就是万物一体精神。

第八,天人合一。万物合为一体即为宇宙,宇宙整体高于万物,是万物的存在根基。人也从属于这个宇宙整体,以宇宙整体为自己的存在根基,从而与宇宙整体合二为一。从而,人类必须把这一观念作为自己生存与生活的最基本的精神原则。

上述思想,就是物道主义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具备和渗透着上述基本理念和精神的思想和行为,就可以说具有物道主义精神,但完整的物道主义精神,应当是它们的综合统一体,而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问:您的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何以被学界称之为哲学、文化的“物道主义革命”?

答:物道主义是理论(理性)地把握世界(万物)统一存在逻辑的体系化哲学世界观。物道主义作为这一哲学理论的名称,既准确、全面地指明了这一哲学世界观体系的反映对象、基本内容及其最基本的思想原则、思想范式和学理逻辑,同时也标示了其与既往所有哲学形态在这些方面的根本区别,同时,它还标示着这一哲学体系是对既往哲学形态的颠覆性变革和革命。这种哲学革命,是在哲学领域展开的物道主义对一切既往哲学传统的革命,因而是哲学的“物道主义革命”。这种革命表现如下:

第一,“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第一次明确地阐明了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世界的统一性”——其具体内容是世界万物及世界本身构成与存在的统一性逻辑,并自觉地以其为对象而把握之,形成了把握这一对象的哲学世界观理论体系。这就在对象和内容上与以往哲学有了根本性区别,体现着其对以往哲学对象和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第二,既往哲学总体上是以人为中心来理解和看待人和世界关系的主客体思想体系,都是只服务于人类生存和生活追求人类幸福而把自然万物只是看作手段的学问,因而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种人道主义哲学。“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原则,把握到了世界万物平等存在一体构成自身与世界的“物道主义”逻辑,并使其成为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原则。故既往哲学的基本思想原则是人本人道主义的,新哲学的基本原则是物本物道主义的。

第三,既往哲学总体上是以“道”为中心和主体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范式,物被道所“奴役”,成为理解和说明道的附属品。“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基本思想范式,认为物是道的本体,道为物的所用,详细论证和确立了物体道用、物本道末、物为中心的物本主义逻辑思想范式。

第四,既往哲学在学理上呈现为形而上的本体论与形而下的现象论的相互分离、对立与排斥。古、近代哲学的主体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现、当代哲学的主体是形而下的实证哲学。形而上鄙夷形而下,形而下拒斥形而上。物道主义认为彼此皆为片面和极端,论证了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形而上下学”才能真正把握世界万物万象的统一性存在逻辑,由此颠覆了以前片面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

物道主义哲学革命贯彻于人类文化领域,就必然引起相应的对传统人种文明生活基本范式的颠覆和革命,体现为物种文明理论的创建及其对传统人种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颠覆性革命。故物道主义哲学革命就是物种文明对传统人种文明的文明哲学革命的灵魂和实质。

问:请您再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物种文明理论的基本观念。

答:物种文明作为传统人种文明的否定者和对立面,是贯彻物道主义世界观而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的文明,是人类平等、科学和道德地同自身和自然万物进行交往的生活形式。

其一,它全面地蕴含着文明的首要因素,即科学的要素。

文明实质上就是能够照耀人类生活道路,给人类生活带来光明前途的文化,其真正的构成要素就是反映真理的科学,因为唯有科学才是给人类生活带来光明的光源。

充分渗透于其中的物道主义的科学文化理念,不论是理论理念还是实践理念,都是高度一致的全面科学的文化因素,从而,这种生活实践形式,就是全面科学的能够给人类生活带来全面光明的形式,从而也就是全面而真正的文明。

其二,它有着支持科学全面而真正实现的杠杆性因素,即平等原则。

人类平等地看待和对待自己和宇宙万物,是人类能够真正全面地尊重和遵循自身和宇宙万物存在之道的前提条件,因而,平等原则是充分实现科学文明的必要杠杆。

其三,它有着支持人类平等、科学地与宇宙万物交往的支持性因素,即仁爱万物的道德理念。

物道主义科学理念中就蕴含着仁爱万物的道德科学因素,而这一因素恰恰是支持物道主义科学全面、真正地实现于人类生活实践之中的必要的支持条件。

可见,物道主义的科学理念,正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形式,而由它引导并渗透于其中作为其灵魂的物道主义的人类生活实践形式,则是这一观念形态文明的物质性实践形态,其中,作为物道主义三大基本原则的科学、平等和道德,在这里便体现为构成文明的三大基本要素。

这种文明,显然是万物存在之道的充分体现,因而本质上就是物道文明。

物道文明,显然是物道主义的理念精神贯彻到人类的一般思想观念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体的生活实践形式,可以说是成为人类社会思想观念和生活实践基本生活准则(客观准则、价值准则和道德准则)的物道主义。

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具体到人类生活形式的各个方面,就是物种伦理、物种经济、物种科技、物种政治、物种法律等具体生活形式。

问:那么,高博士,请您总结一下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的重要意义好吗?

答:好的。

物道主义哲学是颠覆和终结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开启未来物道主义哲学理念与范式新时代的哲学。

物种文明理论则是颠覆和终结传统人种文明生活形式,开启未来物种文明生活形式的全新文明生活理念。

物种文明当然是带领我们人类走出现代危机,走向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本身会带来人的各种观念、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人类进入真正文明的生活形式和阶段。它第一次使人类正确地认识到和自然的真实关系,第一次使人类的生活方式走向正确的轨道;不仅如此,它还使人类的精神境界有着巨大的提升,从对自然的观念、态度和交往方式上为人类奠定了崇高的精神生活基础。从根本上说,它是对传统人种文明观念及其生活方式的颠覆和革命,是为未来世界人和自然的和谐生存观念和生活(生存)方式确立的基本框架,其最终意义上既把自然界从被人奴役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把人类从被自己和自然界的双重奴役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物种文明的实现必将使自然万物和人类都进入到一种自由幸福的至高境界中。这种至高境界就是:天人和谐,万物竞芳!

问:那么,请从您的立场谈一下对既往文化的基本看法或态度。

答:包括今天在内的既往的主流哲学世界观和文化,总体上都是人类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因而都在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的批判、颠覆和革命之列。因而,从根本上说,物道主义革命,是对迄今为止的哲学与文化总体的颠覆和革命。当然,这种颠覆和革命并不是完全否定了既往的东西,而只是否定了既往的哲学与文化中的根本思想观念和思想范式,至于其中非基本的枝节性的合理的内容,还是有所辩证的肯定和继承。譬如,佛家文化中的众生平等观念,儒家、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和万物一体观念,中国哲学中的唯物主义道器观、同袍物与思想,……等等,皆为物道主义所理性地改造和吸收为重要的思想内容,成为物道主义哲学与文化的思想先驱。

大体说来,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是最接近物道主义的基本理念,因而是真正的物道主义哲学与文化的思想先驱。道家思想从未居于文化的主流,但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物道主义性质,虽然只是一些感性的观念和片段,并未及于物道主义的基本理念。佛家的众生平等是一种准物种平等主义观念,可以说已经走到了物道主义的大门口,但也没有达到物道主义的基本理念。但不管怎样,它们已经潜在地蕴含着物种平等、一体存在这一物道主义的基本理念。儒家思想虽说有着天人合一的观念,但它是人类中心主义基调的,与物道主义物种平等这一基本理念倾向性相反,故虽然其对物道主义哲学与文化具有启发性,但不构成物道主义哲学与文化的真正思想先驱。

问:如此看来,您的物道主义与物种文明理论就在总体上成为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主流哲学传统与文化的对立面,势必带来众多学者的强烈质疑,您怎样面对这种巨大挑战?

答: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作为人类主流哲学与文化的对立面,作为对它们的颠覆和革命,必然面临着它们的强烈质疑和挑战。实际上,物道主义和物种文明理论,本身就是挑战和颠覆传统的结果,引起传统的回驳也很正常,与传统的反复争论也正是它们得以确立和完善的基本途径。因此,不仅要接受传统的质疑性挑战而与其论争,而且要主动向传统出击,与传统展开公平的是非对错之论争,是确立和完善新哲学、新文明的基本途径。所以,接受传统和学者们的挑战并与之展开对决,就是新思想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孟子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对我而言,物道主义和物种文明是世界的真理和应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亦往矣!

(完)。


上一条: 颠覆传统,缔造未来的哲学家——高懿德学术生涯小传

下一条: 从“人种文明”到“物种文明”——高懿德博士访谈笔录


同专业博导  同专业硕导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是第 位访客

2016年12月12日版

最后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