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得到个称赞     给我点赞
  • 教师名称:王庆贵
  • 性别:
  • 出生年月:1970-09-11
  • 毕业院校:东北林业大学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学位:博士学位
  • 所在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入职时间:2021-11-27
  • 学科:生物 生物
  • Email:
  • 个人简历
  • 研究方向
  • 社会兼职
  •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 团队成员
  • 其他联系方式

王庆贵,男,1970年9月生,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黑龙江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委员、科学出版社发行的《东北森林植物与生境丛书》编委会副主编,黑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大学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寒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生态学会会员、加拿大土壤学会会员。
    2004年6月获得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2006年12月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被全职引进黑龙江大学工作。2008年9月被聘为教授,2017年5月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9月被聘为二级教授,2019年10月被聘为黑龙江省“生态学”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并获资助。2020年12月调入曲阜师范大学工作。
    王庆贵教授近年来共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科技部项目2项和其他研究项目10余项,现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全球变化及应对”子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二等奖4项(1,1,1,4)和三等奖3项(1,2,5)。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4项。王庆贵教授团队针对东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先后于2006年在长白山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开展了人工模拟氮沉降控制试验、2009年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开展了人工模拟氮沉降和降水变化控制试验、2010年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开展了人工模拟氮沉降控制试验、2011年在大兴安岭北方森林(Boreal Forest,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开展了人工模拟氮沉降控制试验,这四个人工模拟控制试验平台是我国同纬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最全、模拟时间最长、控制条件最为复杂的野外原位试验平台,控制试验一直持续至今。
    近年来王庆贵教授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出版专著5部。王庆贵教授科研团队系统阐明了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对 N 沉降的响应机制、发现了降水减少和氮添加改变温带森林不同树种根系的形态特征和吸收策略、揭示了氮沉降和积雪变化是影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两个关键因素、发现了非生长季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阐明了氮素添加对北方森林根系形态和生长的时空影响机制。近年来,王庆贵团队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1)系统开展了氮沉降对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氮沉降对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氮沉降对北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氮沉降对北方森林细根的影响、氮沉降对北方森林根系和叶片养分回收的研究;(2)初步开展了稳定同位素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15N-水培法研究了增氮减水对温带森林主要乔木树种根系养分吸收策略的影响,增氮减水对植物和土壤13C和15N自然丰度的影响;(3)系统开展了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CO2和CH4排放及微生物生物量组成的影响机制研究:增氮减水对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增氮减水对CO2和CH4排放及微生物生物量组成的影响;(4)初步开展了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分别发表于国际生态学、土壤学和林学权威期刊,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篇)、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篇)、Geoderma(1篇)、Catena(2篇)、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篇)、Forest Ecosystems(1篇)、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篇)、Ecosystems(1篇)、Ecological Indicators(1篇)、Ecosphere(1篇)、Applied Soil Ecology(2篇)、Pedosphere(1篇)、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1篇)、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5篇)、Forests(1篇)、Marine Drugs(1篇)、Ecological Processes(1篇)、Molecules(1篇)等。发表论文近年来每年新增引用均超过100次。